冰河期的私募并购:魔鬼交易员、投资女王和霸菱的一生

打医疗事故官司的律师有哪些人

财富管理“最后一公里”,谁是优秀的引路人?首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投资顾问评选重磅开启,火热报名中~~点击查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冰床之下仍酝酿着适应与进化,对于各路私募基金和它们的明星经理人,角逐冰河纪亦是一场勇敢者游戏。

观点网霸菱亚洲的天价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

10月18日,瑞典私募巨头殷拓集团(EQT)宣布完成对亚洲第三大私募投资机构霸菱亚洲((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的收购,与EQT亚洲区私募股权投资团队组成了新的投资平台——BPEA EQT。

时间回溯到3月16日, EQT宣布就收购霸菱亚洲达成协议,以68亿欧元的交易总值,获取霸菱亚洲控制旗下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实体——霸菱亚洲管理公司的100%股权,并可收取部分现有基金以及未来一切新基金的超额收益。

本次收购的交易对价包括1.91亿股新增发行的EQT普通股,对应16%的股权稀释,以及约16亿欧元现金。

至此,一部横跨近现代数百年的金融启示录翻开新章。

魔鬼交易员

霸菱亚洲的前身霸菱银行于1762年开业,创办人为弗朗西斯·霸菱(Francis Baring),因从事国贸融资致富。

1803年—1815年拿破仑战争中,霸菱银行曾为英军筹集军费,美国独立战争后,霸菱银行也为英美重开贸易穿针引线。

二战期间,霸菱银行再次拍卖美国等海外资产以供英军开支,通过与国家命脉深度捆绑,霸菱家族成员共获得五个英国爵位。1988年,霸菱获得伊利莎伯二世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霸菱的辉煌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末,几乎断送百年基业的,并非这些宏大历史事件,而是一位交易员不断膨胀的野心。

1993年,26岁的尼克·李森(Nick Leeson)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作为霸菱银行在新加坡期货部门的交易员,他买卖的标的包括日经指数期货,就是根据未来特定时间和价格,买卖二百二十五档大型股所构成日经指数的合约。

李森发现,这种期货合约在新加坡和日本大阪都有挂牌,如果新加坡的合约比大阪便宜,他可以在新加坡买进,同时在大阪卖出,买低卖高获得低风险收益。

通过期货价差套利,李森1993年为霸菱银行赚取了1200万美元收益,获得嘉奖,并成为新加坡分公司首席交易员。

到了1994年下半年,李森逐渐放弃保守策略,他判断当时日本经济将走出1990年开始的泥潭,日股的股价与分红利率都将强劲回升。他开始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一人开设两个不同帐户,透过这两个户口相互进行交易。

一开始,日股走势正如李森所料,因在霸菱赚取的巨额回报,他甚至被同事和客户称为“不可战胜的李森”。

1995年1月16日的神户大地震击碎了这一切。1995年1月至2月,日经225指数下跌大约15%,李森所持多头头寸惨遭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已沦为赌徒的李森并未认输退场,他一方面篡改交易记录,向霸菱银行掩饰亏损,一方面继续买进日经225 指数期货,并且采取上跨式的选择权交易策略(short straddle),卖出到期日与履约价格都相同的日经225指数期货的买权及卖权,利用出售选择权的权利金,支付期货部位的保证金。

依照当时的交易规则,李森只需要缴纳几百万日元保证金就可以继续操作一亿日元交易。

就这样,李森顶着一路狂泻的日股不断加码,到最后他在债券空单上一共押注两百多亿美元,因无力支付保证金被迫终止这场豪赌。

事态暴露后,霸菱银行初步预估亏损至少7.5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霸菱银行的净值——而实际亏损总额达14亿美元。

1995年2月24日,英格兰中央银行总裁艾迪.乔治(Dddie George)在伦敦针线街总行召开危机会议,他努力说服几家银行合力承接这笔债务,但整整一天时间里,大英帝国最资深的银行家们也未能商讨出解决方案。这一天后来被称为英国金融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李森也被称为 “魔鬼经理人”。

三天后,中央银行宣布霸菱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倒闭。消息在全球金融界引起强烈波动,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两年来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

李森本人则遁逃新加坡,最终自首,并被新加坡政府判处六年半监禁,但由于行为良好而缩短刑期。

正如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所说,“为什么一个金融‘工程师’的收入4倍甚至100倍于一个真正的工程师——真正的工程师建造桥梁,金融工程师构建梦想。然而,你知道,当这些梦想变成噩梦时,却要由其他人买单了。”

投资女王

霸菱在1995年倒闭后,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荷兰的ING(荷兰国际集团)集团,并成为该集团成员之一,以“霸菱资产管理”的身份继续从事金融投资。

两年后,霸菱亚洲成立,定位在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寻找投资机会,其中,中国市场一直是绝对主力。

霸菱在欧洲的挫败源于一位经理人,在亚洲的复兴也离不开另一位经理人,也就是被称为“投资女王”的徐新。

徐新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在四川大足县的工人家庭,其父亲是一家军工厂的厂长。1988年,从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的徐新服从分配到中国银行营业部上班。

考取了首批注册会计师执照后,徐新为自己争取到香港普华永道的见习机会,三年后被香港券商百富勤直接投资部录用,参与投资了中国第一瓶瓶装水品牌娃哈哈,在香港风投圈子崭露头角。

1998年,徐新加入霸菱投资集团,成为霸菱亚洲在香港的“一号员工”。纵观徐新的职业生涯,其投资策略和投资眼光至今仍被金融行业津津乐道。

在1999年,徐新找到网易公司的创始人丁磊,彼时,规模是网易十倍的台湾奇摩网站向年轻的丁磊抛出橄榄枝,但徐新向丁磊指出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劝说他不要卖出控股权,并给出500万美元投资。

当时亚洲金融风暴阴云未散,霸菱亚洲也才成立不久,香港公司能动用的部分资金还需要徐新募集。

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后,网易曾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到2001年9月停牌,徐新这2年的时间里,反复给每一个股东打电话,说服他们熬住至暗时刻。

2003年,网易得益于网游事业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股价一路攀升,市值超过10亿美元,2004年徐新套现,获得8倍投资收益。

2005年9月,徐新离开霸菱投资创立独立VC品牌“今日资本”。次年,当时急需资金的刘强东找到徐新,据说二人会面四小时后,就确立了投资意向。

刘强东原本的融资意向是200万美元,徐新提升到500万美元,后来“今日资本”实际予以京东商城的A轮金援是1000万美元,此后还有加投,一度成为最大的股东。

2014年5月22日,京东集团在美国正式挂牌上市,徐新和 “今日资本”按其所持有的7.8%股份计算,获利超过2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150多倍。

徐新曾总结自己成功的诀窍,“我做投资关注三点:首先是投行业;其次是投企业家;最后再关心价格,“相信这个事,相信这个人”。

时至今日,“今日资本”依然活跃,今年来先后投资了电商零售业务的奶酪博士、东边野兽,以及从事芯片相关业务的芯行纪等企业。

版图重塑

在霸菱亚洲第一期基金中,ING出资2500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而去年3月份,霸菱亚洲宣布计划为第八期亚洲基金募集85亿美元,较第七期65亿美元募集规模扩大了20亿美元。

EQT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霸菱亚洲管理规模以2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截至目前,霸菱亚洲的总资产管理规模超210亿美元,已累计投资超过100家企业,总投资收益倍数(gross MOIC)为2.6 倍。在华投资案例包括徐福记、京东健康、携程、大众点评和巨人网络等。

交割完成后,霸菱亚洲名义上不复存在,其版图则并入到新的商业帝国中。

据悉,霸菱亚洲与EQT的亚洲Private Equity团队将合并组成BPEA EQT。霸菱亚洲的房地产投资业务BPEA Real Estate将并入EQT Exeter,并继续以单一平台进行全球运营,并将加大对物流地产、办公室、多户住宅、生命科技地产等领域的投资。

EQT首席执行官兼管理合伙人Christian Sinding表示:“我们预测直至2025年,亚洲私募基金市场将以全球平均增速接近两倍的速度发展。本次合并助力EQT把握在私募股权、基建以及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投资机遇。”

2019年9月,EQT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当时就把进军亚洲列为上市后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但收购霸菱亚洲前,EQT亚洲投资规模仅为二三十亿欧元,在734亿欧元的总管理资产中占比较低。

如今,EQT全球业务布局的最后一块短板已补齐。

资本会流动到最适合自我增值的地方,重仓亚洲的不止EQT。

2021年1月14日,KKR宣布,已募集完成KKR亚洲房地产基金(KKR Asia Real Estate Partners),该基金募资总额达17亿美元,旨在针对亚太地区房地产进行机会型投资。今年5月,KKR再次宣布完成首个亚洲信贷机遇基金,规模达11亿美元。

另据今年7月20日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黑石旗下主要房地产基金Blackstone Real Estate Partners X已经收到总计241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今年8月,亚洲私募巨头高瓴资本已完成首支3亿美元的亚太房地产基金的募集。

在亚太市场,国内地产行业或已进入冰河时期,但冰床之下仍酝酿着适应与进化,对于各路私募基金和它们的明星经理人,角逐冰河纪亦是一场勇敢者游戏。

原霸菱亚洲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庄佳诚(Jean Eric Salata)将担任EQT亚洲区主席、BPEA EQT主管及EQT全球执委会成员,管理EQT在亚洲的私募股权业务。

在接受麦肯锡采访时,庄佳诚曾表示,“历史上,亚洲的PE投资曾经非常偏向于被动型。这样的情形逐渐改变,从原本少数股权的被动投资更多转向成为积极股东、持有多数股权的主动投资。人们会将财务杠杆应用于那些能够控制现金流并产生高于先前股本回报的交易和公司中。”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上一篇:

下一篇: